Department of Fine Arts, CUHK
推荐理由 | 培训艺术人才重镇,课程涵盖广泛,教学理念先进 |
香港中文大学(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中大(CUHK),是一所亚洲顶尖、享誉国际的公立研究型综合大学,在人文学科、数学、计算机科学、经济与金融、医学、法律、传媒、地理等领域堪称世界级学术重镇,也是香港唯一有诺贝尔奖、菲尔兹奖、图灵奖及香农奖得主任教的大学。该校以“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为使命,以书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为特色,是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亚洲首家AACSB认证成员,香港互联网交换中心所在地。
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成立于1957年,初名艺术专修科,原是新亚书院于农圃道时代创设的两年制艺术课程,后于1959年发展为四年制本科课程。1963年香港中文大学成立,新亚书院为成员书院之一,艺术系成为香港第一个提供视觉艺术专上教育的学系。 在新亚书院校长钱穆先生和早期各系主任努力下,邀得丁衍庸、张寒碧、周士心等多位名家任教,为艺术系的学术传统奠下坚实基础。
七十年代初,艺术系迁入中文大学沙田校舍。此后,艺术系因应社会和大学整体发展,在历届系主任的带领下,建立艺术创作与艺术史兼备的全面课程,并逐步设立艺术史硕士、中国艺术史哲学博士、艺术哲学硕士(艺术创作)和艺术文学硕士(兼读)等研究院课程,成为香港培训文化艺术人才的重镇。
追本溯源,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乃是由1957年新亚书院的艺术专修科发展而成,历史较香港中文大学更为悠久。在超过半个世纪的岁月中,艺术系见证了香港社会、经济,甚至政治的改变,而随着时代变迁,其教学理念、课程内容等,亦与时并进,以响应日新月异的挑战。
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在本科课程上不单相容中西艺术,更以艺术创作与艺术史双轨并行,尤重视中国传统艺术及当代中西艺术的发展。这种史术兼容、中西并济的课程设计于本地大学艺术教育中可说是独一无二,其目的正是要培养学生具有历史与文化视野的艺术专业能力,以便可于多元化的文化艺术领域中占一席位。此外,近年系方更致力于课堂教学以外提供其他的活动,例如文物馆研习、交换生计划、外地实习进修、年度外访考察、校内展览等。这些学习形式,加上艺术系系会同学每年筹办的活动,都让同学的学习更为全面,大学生活变得更为充实。
目前中大艺术系是本地培训中国艺术史研究人才的重镇,其哲学硕士和博士课程以中国艺术史为范围,尤集中古代器物、书法绘画、中国现代艺术。另一全日制研究院课程为艺术硕士课程,以创作与理论相结合为重点,是年轻艺术家深造的途径,近年不少硕士毕业生已于本地甚至国际艺坛崭露头角。由于此课程学额甚少,艺术系遂于2009-10学年开设兼读制文学硕士(艺术创作)课程,旨在培训更多本地艺术创作的人才。
艺术硕士(艺术创作)课程旨在培育有志从事艺术创作之人士,课程结合艺术创作与艺术理论研习。专研范围包括绘画、雕塑、混合媒介、中国书画及篆刻。
艺术文学硕士课程旨在为有意发展个人艺术创作的人士提供深造平台。课程以创作实践和研讨的形式,引导学生发展个人的创作方向。课程内容包括艺术史、文化理论及艺术创作,藉此协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来界定或重新审视艺术创作,加强批判性思考,提高艺术创作水平。
艺术系提供多元及兼容并蓄的本科生课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史研究和展览策划等,为学生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基础。课程设计有三个重点:
(1)强调中国艺术、放眼世界
课程包括多种中国艺术创作及艺术史科目,同时提供西方艺术史及艺术创作训练,尤其强调中西艺术的相互学习,以反映香港的多元文化的特色。
(2)艺术创作与艺术史并重
本系对艺术创作与艺术史研习同样重视,务使学生得到全面训练,能从事各种艺术专业工作。
(3)提供艺术的专业培训
为配合社会转变与艺术新潮,本系不时修订课程;又增设专业培训科目及实习计划,让学生实践所学,日后不论在艺术创作、艺术教育、艺术行政等领域,皆能作出贡献。
本课程提供研究中国艺术史和中国艺术创作的学术训练,涵盖范畴包括传统与现当代中国艺术,重视对国际前沿研究和理论之探索和响应。本课程分设两项专修范畴。
中国艺术(艺术史)范畴的博士课程,旨在培训学生从事严谨并具原创性之学术研究,专研范围包括中国书画、篆刻、佛教、道教、墓葬、玉器、青铜器、陶瓷、版画并其他工艺美术,以及中国当代艺术之历史及理论。
中国艺术(艺术创作)范畴的博士课程,主要培训具艺术创作经验的学生展开各种涉及传统与当代中国艺术的研究,并通过论文和艺术作品展现对相关研究领域之创新贡献。